文學生活

鏡好聽

由鏡文學旗下聲音平台「鏡好聽」製播。漫漫長夜,最後亮著的總是書桌前的那盞燈,還有那隻筆。而筆下的是愛情、是懸疑、是科幻,究竟寫作有什麼魔力,讓作家騰出大量時間投注於此,甚至擱置了生命中其他美好的事物?鏡好聽凝聚鏡文學旗下文化內容、網路副刊、專家、與深度文化專題,打造《文學生活》頻道,創造文化/閱讀新體驗,由出版界資深編輯群主持或邀請作者前來親自為您朗讀作品,討論創作歷程與文壇思潮,暢聊殘篇與經典,還有那些關於創作的愛恨情仇,將文字播種,使眾聲思潮得以綻放。 《文學生活》已企劃推出以下節目 #週一聽新詩 #朱嘉漢書評—經典重來 #廖偉棠書評—冷眼熱心,前衛有言 #黃宗潔書評—動物與環境:命運交織的共同體 #作家怎麼了 #王道還專欄 #徐振輔專欄 #朱天心專欄 #黃麗群書評 #黃宗潔書評 #盧郁佳書評 #陳栢青書評 #耳朵K書吧 #聽好書 #經典重溫 每週一,鏡好聽與你一同讀詩! 收聽更多「鏡好聽」精彩節目 | 官網:http://mirrorvoice.com.tw | App: 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來信:[email protected]

  • 32 minutes 6 seconds
    EP34|一個主題如果不能讓我感到心痛,我就不會想要寫它

    因為不想重複自己,寫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和《上流兒童》之後,吳曉樂原本不打算短期內再寫同類型的題材,《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卻提早排進她的寫作時間表。    

    2019年、2020年台大、台中女中接連發生學生自殺事件,閱讀事件的報導,吳曉樂發現,很多人留言回應:很羨慕、我懂他、我也想……,這些留言透露的訊息,讓吳曉樂在意——為什麼不是一個人不想活下去,而是一群人不想活下去?    

    吳曉樂形容自己是「心痛系」作家:「一個主題如果不能讓我感到心痛,我就不會想寫它。」沉澱一段時間後,吳曉樂決定動筆書寫《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她說:「這本小說與其說是我去寫它,不如說是它來找我。」    

       

    【本集重點】   

    03:35  我希望在4、50歲之前,盡量用十萬字左右的規模去回答我關注的問題   

    11:17  我花很多心思去面對,怎麼旁聽一個人的痛苦   

    13:18  受訪者也想知道,我是怎麼去理解他們這段不快樂的回憶   

    16:10  蘇明絢決定自殺的原因,我盡可能寫得模糊   

    22:10  在整個考試的制度下,學生們就好像處於薛丁格的狀態   

    27:21  如果老師的角色讓人喜歡,不一定是我的功勞   

        

    延伸聆聽:   

    【鏡好聽製作有聲書】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錄音師:謝佩妤|製作人:林文珮    

        

    ★《鏡好聽》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自殺諮詢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 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 [email protected]   

    10 May 2024, 6:00 pm
  • 31 minutes 19 seconds
    【作家說|EP33】我把整趟旅途,當做一個移動的田野——李易安談《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

    一開始,李易安之所以決定要用搭便車的方式移動,是因為預算上的限制。後來他發現,透過搭便車的方式旅行,他反而可以用當地人的角度,看待陌生的地方。而在搭便車旅行過程中,李易安找到了自己人生最關注的母題——就是「移動」這件事情本身。   

       

    【本集重點】   

    04:34  搭便車本身,已經比旅途上的景點還要精彩     

    09:24  我對於超越國族、超越國家的共同體的想像,非常感興趣   

    12:03  搭便車是體驗羅馬尼亞近代史最好的方式   

    21:37  我從烏干達跨越邊界到盧安達,就發現地上已經完全沒有灰塵了   

    24:37  一上車我就用俄文字彙一個一個問他說,在東甘話裡怎麼講   

    30:40  對我來說,「可能性」比已知的安穩狀態,更能激發創造力   

        

    延伸聆聽:   

    【鏡好聽製作有聲書】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公路上3萬5千6百公里的追尋,在國與界之間探索世界        

       

    攝影:姜永年|錄音師:謝佩妤|製作人:林文珮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 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 [email protected]   

    19 April 2024, 8:00 pm
  • 29 minutes 26 seconds
    【作家說|EP32】動筆後我大哭了起來,這趟遠征有股力量對我說了些什麼——陳德政談《神在的地方》

    《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記錄陳德政與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2019年遠征世界第二高峰K2的旅程。那年他40歲,寫作生涯碰到了瓶頸,為了尋求新的創作素材,決心冒險進入冰雪地帶。

     

    八千公尺巨峰如神一般崇高,他在世界上最荒涼的角落,見證高海拔攀登帶來的利益、善惡與生死,「從K2回來後的隔年2月,我開始寫了三、四段之後,就大哭了起來──這些事情都是真的,我要來回憶了,我要把這個故事說出來了。」

     

    2023年7月,呂忠翰重新挑戰攻頂K2成功,完成了當年未竟的夢想。現在《神在的地方》推出了有聲書,「希望聽眾從中得到一些能量,繼續在生活中攀登自己想望的那個山頭。」

     

    【本集重點】   

    05:35 遠征K2有10%的機率我可能回不來,但要獲得珍貴的東西,就必須深入險境

    11:13 這本書有個核心的探問就是到底有沒有神,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14:43 我和阿果、元植的這個三人團隊的關係有種化學作用

    17:28 失敗的故事是比較好發揮的,而他們給了我一個非常好的故事

    21:16《神在的地方》是我前四本書中寫得最快的一本,因為我很想講這個故事

     

     

    延伸聆聽:   

    《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有聲書

    《朝聖──人與自然的相遇》Podcast節目

     

    攝影:鄒保祥|錄音師:謝佩妤|製作人:廖詠恩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 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 [email protected]   

    1 March 2024, 4:00 pm
  • 28 minutes 25 seconds
    【作家說|EP31】這個故事只有我能寫,而且它也在等待我去寫它 ——吳明益談《天橋上的魔術師》有聲書

    吳明益寫作《天橋上的魔術師》,部分來自自己的人生記憶,部分來自構思故事的歷程中,與聽眾的互動和激盪,還有一部分,則是30、40歲時期小說家對生命感受的回饋。   

    創作《天橋上的魔術師》時,吳明益在東華大學「小說創作」課堂上,每週講一個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故事,做為學生的討論材料。曾有同學問,老師不怕故事被別人「寫走」嗎?雖然確實需要怕,但吳明益說:「當我告訴你這個故事、想法時,我就有一個信念:這個故事只有我能寫、而且它也在等待我去寫它。」   

    關於童年,吳明益對人類「怎麼跨過童年跟成人的界限」,特別感到迷人,因為在那個時刻裡,我們的生命發生了某些變化——吳明益認為,那個轉變的其間,就是生命的「魔術時刻」,他說:「《天橋上的魔術師》這本小說裡面,我想要寫的,就是這樣子的微妙事物。」   

       

    【本集重點】   

    06:33 寫《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時候,我幾乎完全沒有找任何資料   

    11:14 《複眼人》其中好多段落,都是我在課堂上提過的   

    18:05 在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情感」的時分,作者才有辦法寫出作品來   

    19:31 中華商場發生的大事之一,是對面開了百貨公司   

    20:24 我們假裝坐上了電梯,在旁邊畫上一樓、二樓、三樓、四樓、五樓   

    23:48 我現在的寫作,是透過寫作這件事情,來解決我心裡面的困蹇   

       

    延伸聆聽:   

    【鏡好聽製作有聲書】天橋上的魔術師    

       

    照片提供:吳明益|錄音師:謝佩妤|製作人:林文珮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 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 [email protected]   

    2 February 2024, 8:00 pm
  • 18 minutes 42 seconds
    【作家說|EP30】我們對當代政治,可以有不同的書寫方式 ——張惠菁談《時代如何轉了彎:蔡英文與臺灣轉型八年》有聲書

    「一個改變的發生,背後可能有非常多的動力在作用跟驅動。」   

       

    作家張惠菁與李桐豪、吳錦勳共同撰寫的《時代如何轉了彎:蔡英文與臺灣轉型八年》,透過同婚,年金改革,產業轉型,外交,國防,社會福利,綠能轉型,國家認同,文化等九個面向,書寫這八年臺灣不同領域所發生的變化,以及改變的背後,有哪些努力和準備,促成了這些轉變。   

       

    大部分寫政治人物的書籍,多著重在凸顯政治人物的個人魅力,張惠菁的思考則是:對於當代政治,其實可以有不同的感知和書寫,《時代如何轉了彎:蔡英文與臺灣轉型八年》因此試圖寫出,在一個有很多短期衝突的環境,如何做出長期的規劃和改變。「推動改變很困難,但並不是不可能。」張惠菁說:「我們從訪問中看到的臺灣政治,是有另一種可能性的」。   

       

    【本集重點】   

    0523  臺灣的政治環境非常男性,政治語言也往往很陽剛   

    0752  這幾年的轉型,不能只從2016年蔡英文執政那年講起   

    1316  現實的政治環境,會有非常多風暴,讓你幾乎寸步難行   

    1520  同婚通過,並不是哪個人、哪個黨派專權的結果   

    1713  蔡英文很擅長把別人眼中的「她的敵人」納入團隊   

     

    延伸聆聽:   

    【鏡好聽製作有聲書】   

    時代如何轉了彎:蔡英文與臺灣轉型八年   

       

    攝影:楊彩成|錄音師:謝佩妤|製作人:林文珮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 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 [email protected]   

    5 January 2024, 8:00 pm
  • 10 minutes 59 seconds
    【一首詩的故事】 姚時晴:〈一株玫瑰的隱喻〉

    當初寫這首詩,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感謝香港的余境熹教授,對我的詩集《曬乾愛情的味道》所寫的評論專書出版,這本評論專書的書名是《甘黨女子:姚時晴《曬乾愛情的味道》隨想》。另外一個原因,則是為了紀念我的私密詩集《曬乾愛情的味道》出版22年。   

       

       

    〈一株玫瑰的隱喻—兼記余境熹《〈曬乾愛情的味道〉隨想》出版〉   

       

       

    月亮向我索求陰影   

    我將蜜蜂的螫刺    

    咸豐草的瘦果莖   

    沾染香氣的瑰紅珠露   

    還給了夜晚   

       

       

    沒有人知道我   

    在白晝曾遇過   

    哪隻麻雀   

    哪個男孩   

    哪朵堆滿積雪的雲   

       

       

    我在夏日的風裡獨自   

    聞過荔枝裹覆黑籽的甜味   

    聽過蒼燕鷗   

    隱隱撬動濃霧的海面   

    見過七種顏色的橋   

    在陽光和雨水之間被黃昏搭建   

    晶綠剔透的小蟋蟀   

    被狼尾草浪的碎沫彈開又彈回來   

       

       

    那個男孩再次來了   

    而麻雀再次走了   

    那朵堆滿積雪的雲   

    終於傾翻整盆子天空   

    冰冷的驟雨   

       

       

    我在田野荒蕪偏僻的角落   

    日夜傾聽萬物的話語   

    翻閱植物性的辭典   

    重新為愛的生詞注解   

       

       

    這些生命藉由愛情轉交給我的秘密   

    我從未讓月亮知道   

    當祂再次向我索求陰影   

    我會將萬物的形狀   

    默默歸還給太陽的厚掌   

       

       

    【詩人小傳—姚時晴】   

      

       

    現為台灣《創世紀詩雜誌》執行主編、「小草文化」主編,以及《中華日報》專欄作家。曾獲選創世紀新生代詩人、「台北詩歌節」新生代詩人、磺溪文學獎等文學獎項,以及國藝會創作獎助等。2016年入圍「誠品閱讀職人大賞」年度最期待作家。

    詩作入選台灣、香港、中國、美國詩選集,並被翻譯成英語、日語、菲律賓語等。著有:《曬乾愛情的味道》、《複寫城牆》、《閱讀時差》、《我們》,主編《鏡像:創世紀65年詩選》。   

       

    照片提供:姚時晴|錄音師:劉寶苓|製作人:林文珮   

       

    《一首詩的故事》全系列播畢。   

    18 December 2023, 12:30 am
  • 26 minutes 22 seconds
    【作家說|EP29】從這些作品裡,我找到了力量——羊咩老師談《上一堂人生國文課》有聲書

    國文課,在羊咩老師眼中,是一堂「預習人生」的課程。《上一堂人生國文課》這本書,是她實際教授國文課的記錄和發想。

       

    身為高中的國文老師,羊咩老師同時也喜愛電影、戲劇和動漫,這些也都自然融入在授課w過程中,透過她的分享,讓課本中的文字,更引起同學們的共鳴。由於曾經在人生的低谷時,從中國文學作品中,重新獲得力量,讓她更有使命感:「我希望把我所認識到的這個世界,介紹給我的學生們」。

     

    現代生活有太多載體,羊咩老師並不認為,閱讀只限於文字這一種樣式:「只要可以產生體悟,或思考到過往沒想過的問題,我覺得這都是閱讀的意義。」

     

    事實上,閱讀也總會給她新的力量。羊咩老師說:當你感到困惑、低潮,好像「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時,都可以在很久以前的文學作品裡,找到答案,並發覺:「其實我們從來都不寂寞——我們是有朋友、有知音的。」

     

    【本集重點】

    05:01  我都說自己是文學的推銷員,無所不用其極地想出各種銷售的方案   

    07:25  剛開始教書時,我其實不很懂《蘭亭集序》在說什麼   

    10:17 〈始得西山宴遊記〉跟〈醉翁亭記〉,在高中課文裡都很不好教    

    19:58  金庸小說中的人物蕭峰,他最受不得的冤枉,竟然變成他一生的課題   

    24:09  我經常跟同學說,不一定只有讀「白紙黑字」,才是閱讀   

     

    延伸聆聽:   

    【鏡好聽製作有聲書】   

    上一堂人生國文課:希望老師有教我的事,關於際遇、抉擇、傷痛,以及無論順逆都能優雅起身    

       

    攝影:李智為|錄音師:謝佩妤|製作人:林文珮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 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 [email protected]   

    8 December 2023, 8:00 pm
  • 8 minutes 34 seconds
    【一首詩的故事】詹佳鑫:〈無聲的催眠〉

    這首詩是我18歲高三的時候寫的。當時和母親的關係很緊張,我的課業壓力和煩惱,母親並不懂,直到某一天,母親彷彿打開了耳朵,她聽見了我的心事。   

       

       

    詹佳鑫〈無聲的催眠〉   

       

       

    母親的耳朵越來越小,漸漸聾了   
    早晨,她煮一鍋白白的粥   

    喃喃自語,找不到合適的調味料   

    掩蓋昨晚過鹹的惡夢   

       

       

    然後至信箱收取報紙,看著晨間新聞   

    告訴我今日頭條、天氣與商家優惠   

    儘管我沒有要出門   

       

       

    十一點,母親從市場買回一株仙人掌,她說   

    抗輻射。而我始終被多刺的生活所螫   

    母親不知,只問我有沒有吃好、睡好   

       

       

    母親早睡早醒,而我晏起晏眠   

    她提醒我做夢小心,有時糾正我的夢囈   

    直到我們掉入各自的時差   

       

       

    總是這樣,在我日常必要的發言裡   

    彷彿母親只聽見自己的回應,窸窸窣窣   

    像一台生塵的音樂盒,但我已不再調音   

       

       

    終究我還是走到能自己唱歌的年紀   

    早晨,依然明亮而安靜   

    母親坐在餐桌對面,聽我說話   

    像一場無聲的催眠   

       

       

    【詩人小傳—詹佳鑫】   

    1992年生,臺北人,臺大中文系、臺大臺文所畢業,現任教於國立新竹高中。曾獲台大文學獎新詩首獎、新北市文學獎新詩首獎、文建會好詩大家寫新詩首獎、台北文學獎等。   

    著有:詩集《無聲的催眠》(周夢蝶詩首獎)、散文集《請問少年》(2023)。   

       

    照片提供:詹佳鑫|錄音師:劉寶苓|製作人:林文珮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一首詩的故事 每隔一周給你心的能量!   

    3 December 2023, 8:00 pm
  • 7 minutes 9 seconds
    【一首詩的故事】向陽:〈世界恬靜落來的時〉

    當時就讀竹山高中的我,和幾個愛詩的朋友,成立了「笛韻詩社」,展開年輕時詩的閱讀和習作。   

       

       

    〈世界恬靜落來的時〉   

       

    世界恬靜落來的時   

    就是思念出聲的時   

    窗仔外的風陣陣地嚎   

    天頂的星閃閃啊熾   

    世界恬靜落來的時   

    我置醒過來的暗暝想起著你    

     

        

    我置睏未去的暗暝想著你   

    想起咱牽手行過的小路   

      火金姑提燈照過的田墘   

      竹林、茫霧和山埔   

    猶有輕聲細說的溪水    

    世界恬靜落來的時   

       

        

    【詩人小傳—向陽】   

     

    本名林淇瀁,台灣南投人。詩人,美國愛荷華大學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國際寫作計劃)邀訪作家,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現任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曾任《自立晚報》副刊主編、《自立》報系總編輯、《自立晚報》副社長兼總主筆。獲有吳濁流新詩獎、國家文藝獎、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榮後台灣詩人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金曲獎傳藝類最佳作詞人獎等獎項。著有詩集、散文集、兒童文學集、文學評論集、時評集、學術著作等五十多種,編譯作品三十餘種。    

       

    【本集《一首詩的故事》是由鏡好聽與「2023高雄世界詩歌節」共同策劃】   

        

    2023高雄世界詩歌節,將迎接國內外詩人齊聚在高雄,以詩作為傾聽世界的聽診器,用詩勇敢地向世界發聲,展現詩歌的力量;活動期間更有文學前進書店及校園講座、文學影展、文學主題書桌、文學隨身聽、漫讀在雲端等活動,今年11/24~11/28邀你一起共享高雄最大的文學盛典。」    

    詩歌節官網:https://www.2023kwpf.com/     

    與會詩人介紹:https://www.2023kwpf.com/poetandthepoems    

       

    照片提供:向陽|錄音師:謝佩妤|製作人:林文珮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一首詩的故事 每隔一周給你心的能量!   

    12 November 2023, 8:00 pm
  • 31 minutes 54 seconds
    【顧玉玲|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 EP10】我想召喚台灣的集體記憶,南迴鐵路召喚了我 ft.蕭菊貞

    蕭菊貞起心動念拍鐵路,是想從鐵道或火車的視角來閱讀台灣。她拍攝南迴鐵路的記錄片《南方,寂寞鐵道》,今年六月上映後,看電影的人透過影像,融入了鐵道人員的勞動現場,見證了南迴鐵路電氣化後第一次試車的歷史時刻,也翻動了自己搭火車趕火車的生命經驗。    

        

    影像打動人心的力量來自哪裡?導演蕭菊貞用什麼方式記錄鐵道?在同樣於六月出版的導演手記《南方,寂寞鐵道:我們在時光列車上相遇》中,蕭菊貞記述了她與南迴鐵道的相遇、拍攝期間的田野、蹲點過程,以及她如何用「時間」來釀故事。回顧六年來的創作心路,蕭菊貞說:「這已經不是拍記錄片,而是一場場生命的交會。」   

        

    【探討作品】蕭菊貞︰《南方,寂寞鐵道:我們在時光列車上相遇》,大塊文化   

        

    【本集重點】   

    02:52  我覺得拍攝的過程本身,重要性不亞於最後的成品    

    04:13  很多人問我:導演為什麼你的電影裡面的人,都很自然?   

    11:56  有些畫面可以再安排或複製,但那個瞬間是無可取代的   

    19:13  讓吳奇泰願意跟我聊他的這段感受,我等了三年   

    24:14  一個小的出軌意外,再給檢修員三十分鐘,他就可以把列車救回來   

    27:31  此時此刻就算有人出十倍價錢,很多畫面都拍不到了   

        

    【蕭菊貞】  

    資深紀錄片導演。曾任記者、專欄作家、戲劇監製、編劇、導演,現為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紀錄片作品《紅葉傳奇》(1999)和《銀簪子》(2000)連續兩年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台北電影獎、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著有:《銀簪子-終究,我得回頭看見自己》《導演的人生筆記:光影背後的感動與追尋》《我們這樣拍電影》等書。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顧玉玲與報導寫作者的深度對話》】    

    攝影:楊弘熙|錄音師:劉寶苓|製作人:林文珮   

    本季節目今日播畢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6 November 2023, 8:00 pm
  • 10 minutes 16 seconds
    【一首詩的故事】任明信:〈以後我們會感激這些嗎〉

    這首詩是寫給國中時的自己、小時候的自己。   

    在一次催眠療癒的實驗中,我回到小時候,遇到國中時的自己,他問了我一句話,當時我沒有回答他。這首詩有點像是我對他的回應。   

        

        

    〈以後我們會感激這些嗎〉   

        

       

    以後我們會感激這些嗎   

    你用小小的聲音問我   

    夢裡陽光溫軟,枝枒扶疏   

    山雲冷冷靠來   

    又逕自遠走   

    我多麼想念   

    你和你的木頭小馬   

    你曾那麼真切   

    不在意善良   

    不關心罪惡   

    直到世界   

    鋸走你的雙腳   

        

       

    以後我們會感激這些嗎   

    我不能回答,只慢慢   

    擦掉你身上的血跡,像船   

    擦掉了岸   

    沿著時間   

    揹你走   

     

           

    延伸聆聽:   

    【鏡好聽製作有聲書】   

    [任明信親唸|有聲書]    

    [任明信親唸|有聲書]別人    

       

    【詩人小傳—任明信】  

        

    高雄人。喜歡夢,冬天,遊戲,寫詩,節制地耽溺。著有詩集《雪》、《你沒有更好的命運》、《光天化日》,散文集《別人》。    
        

    【本集《一首詩的故事》是由鏡好聽與「2023高雄世界詩歌節」共同策劃】    

       

    2023高雄世界詩歌節,將迎接國內外詩人齊聚在高雄,以詩作為傾聽世界的聽診器,用詩勇敢地向世界發聲,展現詩歌的力量;活動期間更有文學前進書店及校園講座、文學影展、文學主題書桌、文學隨身聽、漫讀在雲端等活動,今年11/24~11/28邀你一起共享高雄最大的文學盛典。」    

    詩歌節官網:https://www.2023kwpf.com/     

    與會詩人介紹:https://www.2023kwpf.com/poetandthepoems    

     

    照片提供:任明信|錄音師:謝佩妤|製作人:林文珮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一首詩的故事 每隔一周給你心的能量!   

    5 November 2023, 8:00 pm
  • More Episodes? Get the App
© MoonFM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