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青年的思考健身房

毛叔和他的朋友們

如果有許多疑惑,在教會得不到滿意的答案, 可以透過閱讀,來思索另一種可能性。 而思維就像健身一樣,越操練越強壯、越有彈性, 每集一朋友,一本書,透過輕鬆的聊天,讓腦洞通天! 歡迎聽眾朋友寫信到[email protected]來告訴我你有在收聽, 分享你的想法和故事,對我和來賓朋友就是最好的支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 hour 1 minute
    C. S. Lewis系列【八十年前的演講竟然還沒過時?聊《我如何思考基督教》】

    Mere Christianity《我如何思考基督教》(舊譯《返璞歸真》)美國今日基督教雜誌票選20世紀百大最重要書中,排行首位。到底重要在哪裡?為什麼一個不是那麼福音派的一個平信徒在廣播上節目的談話,卻讓福音派這麼喜愛,影響了這麼多人?


    雨成從思想史的角度來談,特別是對照薛華或是海外華人很流行的《遊子吟》,我覺得立時讓魯益師的貢獻立體了起來。魯氏學問淵博但卻幽默有趣、又充滿想像力而不會自居正統,打擊其他不同的宗派和宗教,乃是用比喻和想像力娓娓道來基督信仰獨特之處,和能夠對世界帶來的益處。


    如果真的想理解基督教,對基督信仰進行思辨之旅,或是開闊自己對於信仰的理解,我相信魯益師這本仍是無人能出其右的!


    25 April 2024, 10:00 pm
  • 56 minutes 5 seconds
    深夜書堂【從牧師變殺手?跟隨耶穌意味著暗殺希特勒?聊《青少年牧者潘霍華》】

    當潘霍華得知希特勒要屠殺猶太人的計畫時,他不禁去思考,身為基督徒要怎麼做?在旁邊禱告、鼓勵別人去對他扣下扳機(他們覺得大概只有剷除希特勒一途),還是自己有所行動?這真是一個煎熬也艱難的思考!但是經過他思考後,他願意承擔罪行,以殺人犯的身分站在上帝的面前,所以他加入了暗殺行動,最後被捕入獄,而後被處決。


    到底跟隨耶穌是什麼意思?對潘霍華當時的處境來說,不是只是簡單地遵守十誡不可殺人的誡命,而是為了他人的性命附上沉重的代價。他的倫理學圍繞著一句話:「倫理學不是關乎什麼是對或是錯,而是關乎上帝的旨意是什麼。」


    在被審問的情況下,他也思考什麼才是真相。如果只是揭露資訊,他豈不是害了其他的同夥和背棄了猶太人。所以,他認為真相根本上是關係性的(relational)和活生生的現實(lived reality);真相不是意念,而是一個person──真相就是耶穌基督,而耶穌在這世界裡。


    我們舉了保守教會面對同性戀的例子,我們更在乎的是對或錯的idea,而不是活生生的person,他可能正在受苦掙扎的lived reality,完全被我們忽略掉。


    我們也討論了信心是什麼,認罪的群體等等,潘霍華的神學和生命,都帶給我們很多的挑戰啊,大家一起來聽、來讀這本《青少年牧者潘霍華》。

    11 April 2024, 10:41 pm
  • 57 minutes 2 seconds
    深夜書堂【查經聚會不接地氣,一起吃宵夜才叫團契?再聊《青少年牧者潘霍華》】

    這次繼續聊《青少年牧者潘霍華》,特別是潘霍華到美國之後所經歷的事,特別去了美國紐約,受到黑人教會的影響,更體驗到「關係性群體」的重要性,加上他在白人主流教會的負面經歷,使他看到「辭藻堆砌」(phraseology)的問題。他認為是阻擋人認識耶穌的最大敵人,因為隱瞞了真實(the Real)。


    其實,我們這些愛讀書、抽象思考的人,大概都有類似的危險;搞不好潘霍華也意識到這是他這個21歲就拿博士的人可能的問題,哈哈。但我們也聊到,其實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來逃避真實,甚至以查經這種屬靈的方式來逃避,可以講一套精彩的理論,生活具體的處境卻毫無關聯。


    當然,也有提到很重要的《論青年工作的八條提綱》。他提醒我們,教會首要的目標,不是要抓住年輕人的青春活力/精神(youthful spirit),而是讓聖靈(Holy Spirit)塑造他們的生命,而不是把這個青春的活力拿來納爲己用,成為壯大教會的工具。不僅是回應於當時希特勒利用青年人活力的危險,對我們現在技術至上的時代繼續說話。


    29 March 2024, 2:05 am
  • 56 minutes 51 seconds
    深夜書堂【反對「技術思維」的青年事工是什麼,有可能嗎?聊《青少年牧者潘霍華》】

    這次我和兩位不同世代的學生工作者裴恩和李明翰聊路恩哲(Andrew Root)的一本好書《青少年牧者潘霍華》(Bonhoeffer as Youth Worker: A Theological Vision for Discipleship and Life Together)。大家對於潘霍華的名字可能都不算陌生,但是他到底是誰,我們大概都沒有立體的想像。這本書給我們一個很有趣的角度,原來這位大神學家一直都是一位youth worker,而我們對於他思想上的理解不能脫離這個處境。


    路恩哲自己是北美著名的實踐神學家,他和丁康黛(Kenda Creasy Dean)本身在推動所謂的「神學踐行轉向」(the theological turn in youth ministry),並且認為潘霍華是這個運動的先驅。到底什麼是這個「theological turn」呢,從哪裡轉到哪裡呢?簡單說,就是批判那種工業式或是科技思維的事工模式,不管是要門徒倍增還是小組增長,其實都是一種把「活生生的人」當作要解決的問題,而要成就某個事工目標。


    而要轉向何方呢?我的理解,是要去探索青年人的具體處境和活生生的經歷,視之為與上帝相遇的場所,並藉此參與上帝的行動與存有(頁17)。


    聽聽看,想想看,或許還有點抽象,哈。但這個「神學轉向」除了對青年事工,對於我們的人生、工作、事工、親密關係會有什麼不同嗎?

    14 March 2024, 7:30 pm
  • 58 minutes 56 seconds
    聖經的新世界【E1羞恥感並非都有毒!聊《為羞恥感辯護: 羞恥感在保羅書信的塑造力》】

    這是「聖經的新世界」系列的第一集。


    為什麼取這個名字呢?這系列希望能介紹一些聖經研究的新觀點,也希望能讓聖經激發我們的想像,看見一個「新世界」,一個神持續在更新的世界。


    這一集要討論的是羞恥感,這個難受又不受歡迎的情緒。市面上有很多書和文章叫我們要遠離羞恥感、克服羞恥感。怎麼會有新約學者要為羞恥感辯護?還說羞恥感對於我們的屬靈成長很重要?在三一神學院讀書的彭弟兄,在上《新約中的情緒與靈命塑造》這門課時,接觸到新約教授劉德利Dr. Te-Li Lau寫的Defending Shame: Its Formative Power in Paul's Letters《為羞恥感辯護:羞恥感在保羅書信的塑造力》(暫譯)。


    書中講到雖然羞恥感有時會讓人陷入自我否定,但不應該以偏概全認為所有羞恥感都是有害的。保羅書信的羞恥感與我們現代所說的羞恥感是有分別的。保羅想喚起羞恥感主要不是要拆毀人,而是想要改變弟兄姐妹的心思意念,讓他們更以基督的心為心。不只是理性上能分辨善惡,也能對自己身上的善惡「有感」。


    我們也聊到保羅書信的的羞恥感與華人儒家文化的羞恥感有什麼不同?保羅喚起羞恥感的方式跟情緒勒索有什麼差別?教養孩子時,要怎麼看待羞恥感?當我們深知自己是神心愛的孩子,並知道我們有改變的盼望,或許我們就能更勇敢的面對羞恥感,讓羞恥感帶領我們看見生命中需要成長的部分!

    1 March 2024, 4:44 am
  • 58 minutes 47 seconds
    深夜書堂【我們與性傷害的距離?聊《Me Too在路上》】

    這次聊了一本新書,是由郭宇欣撰寫的《Me Too在路上:那些在教會推動性騷擾防治的人們》。當年濛濛懂懂的情況下,被宇欣一起推上了路,在《校園》雜誌作了一期專題。時隔將近六年,宇欣還在路上繼續奮戰著。


    另一位來賓歐雨虹,則是因著媽媽曾經輔導許多受到性傷害的人,已致非常能感受到其中的沉痛,也一直關心著這方面的議題。


    這本書主要是宇欣採訪四位「在教會推動性騷擾防制的人」,並以她個人的角度來整理、書寫,想要呈現一些已經在路上的人的生命故事與身影。這四位分別是曾經投入教會人權促進聯盟工作的謝娜敏老師、在台灣長老教會七星中會性別公義部擔任部長的曾昭瑞牧師、在香港教會界推動性騷擾防治政策的香港協進會幹事曹曉彤姐妹,以及在天主教耶穌會設立兒少保護暨專業倫理辦公室的李驊神父。


    討論Me too這看起來負面的話題,其實背後更關心的是,什麼時候教會才能成為一個健康的群體,成為世界的榜樣。我們更關心的是,如何去推動性別的意識、讓教會建立健康的文化與制度、包括如何有健康的靈性、能夠自我察覺和關顧,不成為濫用權力的人。


    邀請大家一起上路!!

    15 February 2024, 11:41 pm
  • 1 hour 3 minutes
    跨世代深夜書堂【在數位霸權的世界中,刻意練習、掙扎著找回意義與連結?聊《數位儀式》下】

    這次我們繼續聊《數位儀式:在網路時代找回基督徒的智慧》這本書,想要從各自的經歷來探討,

    如何在一個漫無目的、欲望不斷被刺激而擴大的情況下,能夠找回一些自主權,然後有與人有更深的連結:

    有談到要刻意去參與一些不見得享受的對話,或是透過手寫信件來放慢速度,去深山裡散步,或是在大自然中運動…….。


    我們也聊到手寫的溫度,然後現在讀保羅書信卻感受不到溫度的問題,然後到底教會如何能夠成為「在網路世界找不到意義感的人」的安全港灣。



    1 February 2024, 7:14 pm
  • 1 hour 1 minute
    跨世代深夜書堂【在數位霸權的世界中,我們被奴役了嗎?聊《數位儀式:在網路時代找回基督徒的智慧》上】

    這次聊的這本新書,是在去年九月出版的《數位儀式》(Digital Liturgies: Rediscovering Christian Wisdom in an Online Age),作者Samuel James將網路世界的一些問題剖析出來,試圖提出解方,當然這塊我是比較不滿意的。許多問題大多都不陌生,比如注意力變短暫,信息碎片化,在網路上的言語暴力,在社群媒體表現最美好的自我反而陷入無止盡的比較等等。作者借用James K. A. Smith(蘇明思)常常在談的禮儀(liturgy)的概念,用在描繪數位時代的世界,其並非中性的科技,反而型塑我們的習慣、生命和靈性。



    這次談著重在問題的部分,下次會更多談一些應對的智慧,歡迎大家收聽!

    19 January 2024, 6:50 am
  • 1 hour 5 minutes
    跨世代深夜書堂【健康的權力結構是什麼樣貌?有多少溫柔連結的特質在其中?《惡霸講台:直面教會中的屬靈霸凌》最終回】

    我們第三次聊這本《惡霸講台:直面教會中的屬靈霸凌》(Bully Pulpit: Confronting the Problem of Spiritual Abuse in the Church)。我們先聊屬靈霸凌對於會友所造成的創傷,除了造成情緒上、身體上、人際關係的傷害,甚至對上帝的形象有所扭曲──把上帝看成霸道的父親。我們怎麼營造一個安全的文化和氛圍,能夠真正接住那個受傷的人,不是說教、勸他饒恕,造成二次傷害。

    另外,怎樣才能建立好的教會文化,阻擋屬靈虐待的發生。作者從預防、監督和保護受傷的人這三個角度來談。我自己take away,就是要開始更注意各種的權力結構,是否健全。也察覺自己所在的權力位置,到底有什麼責任?是否真正照顧到弱者,還是朝向自己得到掌聲。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有趣分享,包括美國的Mega Church,女性特質在教會中的重要性。

    歡迎來收聽。

    5 January 2024, 1:01 am
  • 1 hour 1 minute
    跨世代深夜書堂【有誰被霸凌,我沒看到過!再聊《惡霸講台:直面教會中的屬靈霸凌》,教會結構面有什麼問題?】

    我們繼續聊這本剛得到CT獎項的《惡霸講台:直面教會中的屬靈霸凌》(Bully Pulpit: Confronting the Problem of Spiritual Abuse in the Church)。談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霸凌不會是單一事件,常有接二連三的受害者,時間也通常持續很久,黑箱卻一直無法被爆開,當有人勇敢說出時,反而被搓湯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甚至被趕出教會。到底有什麼結構或是認知上的問題?

    我們談到需要有外部獨立調查機制,還有牧者關懷的重要性。在目前的教牧結構中,其實牧者也是高處不勝寒,也很需要幫助、支持、陪伴,也需要好好休息,創造出比較健康的文化。然後也岔出去談傳道人的養成….

    趕快來聽聽,如果你有什麼感受和想法,歡迎加入社團或是寫信給[email protected]

    15 December 2023, 2:17 am
  • 1 hour 11 minutes
    跨世代深夜書堂【屬靈霸凌是什麼?教會的霸凌文化是怎麼練成的?一起聊《惡霸講台:直面教會中的屬靈霸凌》第一集】

    想到可以找幾個不同年紀的網友和朋友一起來個線上讀書會!取名叫「深夜書堂」因為受到《深夜食堂》的啟發,希望可以在一個空間,嚴肅的議題可以有些不同的觀點,可以輕鬆、真誠的聊八卦……。

    這次聊的是一本英文新書Bully Pulpit: Confronting the Problem of Spiritual Abuse in the Church,講的是近來開始慢慢被關注的「屬靈霸凌」。很開心,這本書有找到跨世代的愛書人,有20的明翰、30的雨虹、40的我、50的Harry,還有快要60的惠文阿姨XD


    我就不多寫了,大家趕快來聽,也歡迎給意見,可以透過[email protected]給我個人,或是加入我們的臉書社團。

    29 November 2023, 8:17 pm
  • More Episodes? Get the App
© MoonFM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