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岛FM(Talking Literature)是一档文学播客,一份可以听的文学杂志。节目每周三更新,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入选“苹果播客2020年度编辑推荐”。
本期岛上主播:何润哲
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跳岛FM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共同推出 「法兰西特派!La dépêche française ! 」 特别企划,用6期节目带领中文听众领略法国文学的独特魅力。作为整个系列的收官之作,本期节目迎来了首位来岛上作客的法国作家—— 大卫·冯金诺斯。
被誉为巴黎的"伍迪·艾伦",冯金诺斯身负电影导演与百万畅销书作家两大头衔,如今已有五本作品被译为中文。在本次对谈中,主播何润哲将与他一起,沿着他的文学创作脉络,探究虚构与纪实,小说与生活之间微妙而隽永的联结。
生活之上,为什么还需要小说? 冯金诺斯的创作充满变化,如同一场漫无目的的文学游戏。他落笔轻盈,却始终不忘探索创作的本质。他化身成《马丁一家》中灵感枯竭的小说家,随机选择路人作主角;他建起一座《退稿图书馆》,以"书之书"的形态拷问着人与文学间的关联;他多方收集材料,为天才艺术家《夏洛特》重述一段情感史。他始终在追问:身为创作者,该如何游走与现实与想象之间?生活与文学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联?
《微妙》与《回忆》让我们看到他创作的更多面向:人物情感的隐秘辗转,他人与自我生命的互相照见……他写文学,也写生活,因为对他来说,“每个人都能成为小说”。如果有一天,你的生活停滞不前,不如去小说里看看,答案也许就在那里。
本期岛上主播:包慧怡 陈杰 姜林静
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跳岛FM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共同推出「法兰西特派!La dépêche française ! 」特别企划,用6期节目带领中文听众领略法国文学的独特魅力。本期节目是这个系列的第五期。
今年年初,「沙仑的玫瑰」专栏曾推出诗歌特别节目“起身的一刻,就是春天”,以此呼唤大家“起身”抵抗严冬的阴影。再临冬日,本期节目「沙仑的玫瑰」依然献给诗歌,复旦大学外语学院的三位老师包慧怡、姜林静和陈杰,将追随中世纪吟游诗人的足迹,聆听诗行间爱的回响,唤醒自我的凝思。
吟游诗的传统发源于中世纪的南法,后在德语区和英语区衍生出多样化的形式。在漫长的传承中,原有的配乐曲谱往往失落,仅留下字里行间对爱情的追寻。只是当抒情诗被经典化为文学范式,爱情的母题似乎也变成了一种“无根的浪漫”。在13世纪的德语恋曲《菩提树下》中,夜莺的声声歌唱质问着骑士与贵妇的典雅之爱;而14世纪的《致罗莎蒙德的谣曲》中,乔叟亦以辛辣的反讽回应:玫瑰属于世界,诗人何必再写情伤?
当写诗与个体经验逐渐剥离,诗人又该如何寻回自我,接近真知与神明?若回溯至11世纪,文学史上有据可考的首位游吟诗人曾留下古怪作品《我想作一首空无一物的诗》,以层层否定勾勒出无所适从的生命状态。正是这种“既非也非”的表达,允许我们重新审视,自我该如何栖息于世。饱满丰足的秋日已经远去,冬日的漂泊与追寻,或许正是回归诗人本质的良机。
本期岛上主播:宝婷
伊莎贝尔·阿连德是一个谈论拉美文学时绕不开的名字。从《幽灵之家》了解她的人,会知道她出身于智利名门世家,流血政变后踏上流亡之路,却鲜有人了解她是单亲母亲抚育长大,曾经历中年丧女之痛。
前不久,阿连德的长篇小说《维奥莱塔》被引进国内出版。本期跳岛FM,主播宝婷连线采访了82岁的阿连德,想要了解这位“一生都是女权主义者”的作家如何以文字淬炼伤痛记忆,用幽默戳破权威。
镜头前的阿连德优雅从容,谈及文学与女性主义,她神采飞扬,妙语连珠。对已近泛滥的“魔幻现实”标签,她说:“魔幻现实主义不是盐和胡椒,可以什么菜上都撒一点。”说到自己女性意识的觉醒,她说:“女人需要团结起来,而当女人团结起来的时候,男性会感到不安。”
阿连德说,自己不害怕衰老或死亡,只对依赖他人感到恐惧。依赖是内心软弱时难以抗拒的诱惑,而她拒绝这一过于轻易的选择。独立,拥有一门手艺、一份事业、知识或其他能让你自谋生路的东西——这是阿连德给所有女性的忠告。
🎙️采访以英文进行,我们为听众制作了英文原声和配音版两个版本的音频,请点击下方对应时间轴跳转。
【本期嘉宾】
伊莎贝尔•阿连德,当代西班牙语世界最畅销作家,著有《幽灵之家》《阿佛洛狄特:感官回忆录》《我灵魂里的女性》《维奥莱塔》等。
【本期主持】
宝婷,《不可理论》播客主理人,自由作者。(豆瓣和微博ID:tifanie)
【时间轴】(for 播客)
01:31《维奥莱塔》:跨越百年的女性成长史诗
03:54 为什么要选择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女性主义?
07:51 “有种愤怒在我内心燃烧,但我不知如何命名”
08:49 《幽灵之家》的诞生始于流亡中与祖父的通信
14:17 “记忆是碎片,而不是线性时间”:阿连德如何处理记忆与时间
16:50 “魔幻现实主义不是盐和胡椒,可以什么菜上都撒一点”
21:55 帮助弱势女性的阿连德基金会:“教育是女性通往独立的根源”
24:49 “当女人团结起来的时候,男性会感到不安”
27:54《感官回忆录》:活色生香背后的疾病与哀悼
31:09 “我依然非常拉美”:阿连德的身份与文学认同
34:45 82岁的阿连德如何安排一天的工作?
39:20 阿连德给年轻写作者的建议
60:16 Violeta: A Century-Spanning Epic of Female Growth
63:20 Why Choose Humor to Express Feminism?
66:16 "A certain anger burns within me, but I don't know how to name it"
67:46 The Genesis of The House of the Spirits: Letters with My Grandfather in Exile
72:15 "Memory is fragmented, Not linear": How Allende Handles Memory and Time
76:47 "Magical realism isn't salt and pepper that you can sprinkle on any dish"
82:30 The Isabel Allende Foundation Supporting Vulnerable Women: "Education is the root of women's independence"
89:43 Aphrodite: A Memoir of the Senses: The Illness and Mourning Behind Vibrant Sensuality
93:39 "I am still very Latin American": Allende's Identity and Literary Recognition
98:33 How Does 82-Year-Old Allende Structure Her Day?
108:00 Allende's Advice to Young Writers
【节目中提到的】
本期岛上主播:广岛乱
一群平均年龄70+的美国华裔舞女,如何自由起舞?最近,视觉艺术家、导演杨圆圆的首部纪录长片作品《女人世界》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豆瓣开分8.5分。影片结尾,92岁的风情舞者余金巧(Coby Yee)在海边献上“天鹅之舞”,衰老的面容依旧巧笑嫣然,令无数观众动容——老去是否必然意味着退场?在这个时代,女性的魅力可以如何被重新定义?
今年10月,由《艺术新闻》(The Art Journal) 主办,香奈儿特别支持的“女性魅力宣言”主题对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正值《时尚宣言|嘉柏丽尔·香奈儿》展览期间,这场对谈以象征女性多重魅力的五号香水为灵感,为女性气质的探讨提供了如万花筒般的多元视角。
作为对谈的延续,本期节目,主播广岛乱邀请到导演杨圆圆分享《女人世界》的创作历程。她们从Coby和“都板街舞团”成员们的传奇人生谈起,探讨了女性前辈们对自由、解放、女性魅力和主体性的探索予以我们的启示。
杨圆圆说:“我不是特别希望在片子里呈现她们的社会责任身份。”有别于常规的人物传记片手法,她选择呈现这些暮年女性的此刻。在电影的时间轴中,她们不是某某的前妻,也不是某某的母亲,而是共舞的、大笑的、打破界限、绽放生命的姐妹。电影《女人世界》的故事已经结束,但有无数对话在等待开启:我们如何创造生活中属于自己的“女人世界”?
【本期嘉宾】
杨圆圆,视觉艺术家、导演,执导纪录长片《女人世界》。
【本期主持】
广岛乱,跳岛FM策划人,影像创作者,小红书/豆瓣ID:广岛乱。
【时间轴】
01:44 从百年前的全女创作到今日的《女人世界》:挖掘无名女性创作者的故事
07:37 Get up & Dance ! 自由舞蹈,勇敢展现女性魅力
12:07 短片《相爱的柯比与史蒂芬》的幕后故事
15:09 Stephen的拼贴艺术:弥合裂隙,粘贴爱情
19:54 Coby的时装设计美学:大胆挪用,融合西东
26:06 在20世纪的美国华裔移民史中重新理解舞女们的职业选择
38:39 杨圆圆和舞团姐妹的故事:如树藤般彼此交织的六年
45:25 “我不是特别希望在片子里呈现她们的社会责任身份”
53:58 从Coby与户川纯看女性魅力:打破界限与做自己
60:04 女性的自由与舒展:香奈儿女士设计中的先锋精神
62:06 纪录片作为一种时空胶囊:嗅觉与5号香水传奇
68:21 与《女人世界》告别,向“女人世界”走去
【节目中提到的】
【出品方】中信出版集团文学事业部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Viann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后期剪辑】茄汁鱼
【片头音乐】钱子恒
【片尾音乐】Love again—late troubles/Reonda/Broken thoughts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公众号:跳岛FM Talking Literature
本期岛上主播:于是
本期节目来自于「跳岛创作营·第一季」的飞行导师直播单元节选。
作为五节领航员课的后续,在这场主题为“从文学再进一步”的对谈中,我们请来了跳岛FM的老朋友、青年作家张悦然来为创作营的水手们答疑解惑。从小说家到《鲤》杂志主编,再到“匿名作家”写作计划以及最近上映的改编电影《乔妍的心事》,论及如何从文学出发,探索和营造一个富有活力的创作生态,张悦然无疑是当下中文领域里经验最丰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出乎意料也情理之中的是,谈及创作,主播于是和悦然首先回到了阅读——“在成为创作者很久之前,我们首先是读者。”身为职业写作者,张悦然会如何选书,用怎样的标准更新自己的书架?而当我们在大师的阴影下一步一步摸索出自己的风格,又要如何通过持续的训练和永远不会有尽头的修改来完善自己的作品?在社交网络的时代,写作或许很难说是一份“美差”,而为何依然有人在写,还有无数人要写?
因为有故事要讲,因为创造的悸动,因为在笔下的文字里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因为厌倦了复制的产物——由文学更进一步,我们最终通向自己。
【时间轴】
03:24 张悦然的书架:阅读经验如何转化为创作积蓄
08:46 如何在靠近大师的同时,找到自己的独特风格?
12:14 写作训练的意义何在?什么是有效的写作训练?
21:03 回应时代症候是小说家的任务吗?如何看待“议题先行”的风险?
30:20 当作者不再神秘:如何与社交网络争夺读者的想象力?
34:10 《成年人的谎言世界》:费兰特的叙事魔法为何失效?
41:29 “杀死你最亲爱的”:修改是每个写作者的必修课
43:46 离文学更近一点,从文学更进一步:张悦然给新手作家的建议
【关于创作营】
扫码了解「跳岛创作营·第一季」👇
目前直播单元已落幕,课程已全数上线,现在报名,可享超过500分钟的在线课程。
【提到的】
作品
《顿悟的时刻》《大乔小乔》《天鹅旅馆》张悦然
《星辰时刻》[巴西]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狼厅》[英] 希拉里·曼特尔
《一间自己的房间》[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使女的故事》[加]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蓝夜》[美] 琼·迪迪恩
《阿尔戈》[美] 玛吉·尼尔森
《批评的剖析》[加] 诺斯罗普·弗莱
《夜晚的沙滩》《成年人的谎言世界》[意] 埃莱娜·费兰特
人名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1920—1977):巴西当代经典作家之一,被誉为自卡夫卡之后最重要的犹太作家,也是拉美文坛真正独树一帜的作家之一。
爱丽丝·门罗(1931-2024):加拿大短篇小说家,1950年代开始创作,以日常生活和女性心理为主题,20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现代主义作家、意识流文学代表。创作聚焦女性、时间与意识流,因心理健康问题自尽。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加拿大作家、诗人和环保活动家,以反乌托邦小说和女性主义主题著称,代表作包括《使女的故事》。
琼·迪迪恩(1934—2021):美国作家与记者,以简洁而冷峻的文风探讨美国文化与个人记忆,代表作有《蓝叶》和《奇想之年》。
玛吉·尼尔森(1973—):美国作家与学者,融合回忆录与理论批评的创作风格,以性别、身份与亲密关系为主题。
希拉·赫提(1976-):加拿大作家,作品常采用实验性叙事手法,聚焦女性身份与创作过程,代表作有《房间里的母亲》。
简·莫里斯(1926-2020):英国旅行文学与历史作家,以细腻而广阔的文化观察闻名,晚年以女性身份继续创作。
丽贝卡·韦斯特(1892-1983):英国作家、记者与评论家,关注女性主义与社会政治问题,活跃于20世纪初至中期。
埃莱娜·费兰特(1943-):目前意大利最受欢迎也最神秘的作家,以那不勒斯四部曲闻名。埃莱娜·费兰特是一个笔名,其真实身份至今是谜。
诺斯罗普·弗莱(1912—1991):加拿大文学评论家,提出神话与象征理论,其代表作《批评的剖析》对文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匈牙利帝国德语作家,以荒诞与超现实风格探讨孤独与存在问题,代表作《变形记》。
纳博科夫(1899—1977)俄裔美国作家,以精妙的语言与复杂叙事闻名,代表作有《洛丽塔》和《微暗的火》。
出品方 | 中信出版集团文学事业部
制作人 | 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 | 李小马
运营编辑 | 黄鱼 不理 荔枝
后期剪辑 | 茄汁鱼
音乐|钱子恒
视觉顾问 | 孙晓曦
视觉指导 | 汐和
平面设计 | 心心
本期岛上主播:肖一之
一片黑暗之中,三个戴着玻璃头罩的人,仰头望向不同的方向。这是王占黑最新小说集《正常接触》的封面。封面上的三人彼此相邻,又相隔千里。类似的状态,我们都曾经历过,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身份、代际、性别、还有不可抗拒的历史——当人与人难以互相理解,正常接触是否还有可能?
本期跳岛FM,作家王占黑应主播肖一之与钟娜的邀请来到岛上做客。三人从各自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谈起,从王占黑被“方言写作”标签覆盖的早期写作聊到创作者和现实的关系。对于难以消化、难以承载的现实,作家是应该“马上提笔记录”还是“沉淀几年再写”?写作,究竟是一种历史的义务还是个人的交代?
王占黑说,她从来没有想过要逼真地反映现实,而是希望以想象创造真实的连结。写作于她而言,是强迫自己思考,也是用自己的方式,对现实做出可见的反馈。当现实日渐荒诞不经,或许写作不必再只有“基于现实”这一种可能。
【时间轴】
00:49 主播们最喜欢占黑的哪几个故事?
06:19 哪怕停笔,虚拟的人物也会在虚构的世界里继续生活
12:39 “鸡兔同笼”&“后羿射日”:越是深植本土的语言越不可译
15:53 “语言一定是要为作品服务,而不是为我这个作者的所谓风格服务”
25:37 王占黑的写作小撇步:把作品读出来很重要!
27:50 “小说与其是处理现实,不如说是处理现实和自己的关系”
32:34 写作不只是基于现实的行为,也可以对现实施加一点反作用
33:20 《献给芥末号》:“原来脑袋里听到嗡嗡响的不止我一个人”
42:08 “马上提笔”还是“沉淀几年再写”?写作是一种历史的义务还是个人的交代?
50:01 从老社区的孩子到都市中的成年女性:王占黑小说中的身份更替
58:03 《正常接触》选段——王占黑特别朗读版!
【节目中提到的】
本期岛上主播:方岩
为什么我们读非虚构?是试图探头向他人生活投去好奇一瞥,还是想要跳出熟悉的日常,借旁观者的角度观照自身?或许正是因为非虚构独有的那份“在场感”,能让我们贴近历史的侧影,从大事件的回响中照见当下的处境。
本期「私人阅读史」,主播方岩邀请了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纪实”项目的总策划张吉人,共同探讨非虚构为何动人。从《寻路中国》到《无缘社会》,非虚构写作跨越地理与文化的边界,捕捉中国乡土和日本孤独社会的细腻图景;从《寡头》到《末日巨塔》,我们得以打破历史的幕布,洞见“大事件”中浮沉的微幽人心。非虚构写作不仅在记录中追问真相,更在记忆的重建中挖掘我们未曾察觉的细节。
大约,非虚构写作的力量就在于提出问题,而非提供现成答案。好的非虚构写作会让我们在那些冷静、细腻的观察中找到共情。让每个写作者和读者在大历史与小故事交错的边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视角和回答。
【时间轴】
01:21 “我在体”和“我的体” :非虚构是一种猎奇吗?
07:55《寻路中国》:陌生的视角如何帮助我们重述社会经验
12:33 《无缘社会》:NHK纪录片团队呈现日本孤独社会众生相
22:02 《寡头》:优秀的非虚构写作如何讲述标签之后的复杂?
31:10 《末日巨塔》:全球化如何孕育了自己的敌人?
41:42 《血疫》:如何向没有专业背景的读者描写“看不见的”病毒?
52:45 为公共健康而战的华裔女医生:《生命线》既是私人叙事,也是社会观察
61:06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读书人在官场建一个理想的图书馆,需要几步
【节目中提到的】
作者
彼得·海斯勒(何伟)(1969-),美国记者,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国家地理》杂志、《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等媒体的长期撰稿人,1997年曾在中国重庆市涪陵区担任教师。海斯勒着有中国纪实三部曲,其它散文数度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写作奖。海斯勒本人亦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杨素秋(1984-):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公共阅读推广者,多次于边远山区开展文学阅读公益讲座。2020—2021年在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担任副局长。挂职期间主导建设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得到《央视新闻周刊》专题报道,被称为“公共选书人”。
杜鲁门·卡波特(1924-):本名杜鲁门·史崔克福斯·珀森斯,美国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蒂凡尼的早餐》与长篇纪实文学《冷血》。
袁凌(1973-):中国非虚构文学领军人物,代表作品《我的皮村兄妹》《寂静的孩子》《汉水的身世》。
约翰·麦克菲(1931-):美国作家,普林斯顿大学新闻学教授,美国著名非虚构作家。曾四度入围普利策奖最佳非虚构作品提名,并于1999年获奖。他被认可为“创造性非虚构写作”的开拓性人物。
大卫·瑞姆尼克(1958-):普利策奖得主、《纽约客》主编、记者。
作品
《我在北京送快递》胡安焉
《我在上海开出租》黑桃
《我的母亲做保洁》张小满
《我的二本学生》黄灯
《我的皮村兄妹》袁凌
《寻路中国》《江城》《奇石》[美]彼得·海斯勒(何伟)
《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 [美] 戴维·霍夫曼
《无缘社会》 [日]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末日巨塔:基地组织与“9·11”之路》[美]劳伦斯·赖特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美] 理查德·普雷斯顿
《生命线:一个医生的公共卫生之战》 [美] 温麟衍 (Leana Wen)
《冷血》[美]杜鲁门·卡波特
《世上为何要有图书馆》杨素秋
影片
《地球改变之年》
《异形》
《无缘社会》
【出品方】中信出版集团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李小马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荔枝
【后期剪辑】崔崔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本期岛上主播:宝婷
2024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授予了韩国作家韩江。继获得亚洲唯一一个布克奖后,韩江又成为了第一位摘得诺奖的亚洲女性作者。那么,为什么是韩江?
本期跳岛FM,主播宝婷邀请了同样着迷于韩国文学的编辑叶叶与作家苏枕书,回忆各自与韩江的文学邂逅,解读她作品中诗意的残酷与温柔。生于1970年,韩江的生命经验中包含了太多真相。喜欢待在漆黑的角落中空想的小女孩,长大后也走进了历史的黑夜。她的作品是对现实的诗意转拓,却不以美消解苦难,而是直戳最痛的伤疤,细细描绘纤细的身体上暴力留下的痕迹。
韩江用“流血的眼睛”直视那些没有伤痕的伤口,等待眼泪盛满身体,等待语言被沉默灼痛,最终发出“铅笔写在纸上的沙沙声”。她用细微但坚定的声音书写历史的创伤,也以一颗敏感单薄的心独自承受写作的罪疚与痛楚——这种对痛的自觉让韩江始终清醒。当世界为她欢呼时,她提醒我们:"现在还没有到庆祝的时候"。 于是,当我们看见韩江,被遮蔽的问题重又浮现:我们该如何书写苦难与暴力?诗意的表达与直白的真相是否可以共存?与混沌世界相处,我们应该决绝地离开,还是转身送上一个深深的拥抱?
【本期嘉宾】
苏枕书,作家,韩剧爱好者
叶叶,韩国文学账号GoodbyeLibrary主理人
【本期主持】
宝婷,《不可理论》播客主理人,自由作者(豆瓣和微博ID:tifanie)
【时间轴】
01:30 2024年诺奖结果公布后,各国文学界的即时反应
06:20 韩江作品的翻译争议与海外传播
15:39 "单薄的心,累累的罪":韩江自愧疚而始的创作之路
24:28 女性视角下的暴力史,精确而具体的苦难
29:39 韩江的写作进化史:从独孤抵抗的素食者,到勇敢拥抱世界的少年
33:55 韩江作品中的诗意符号:雪、白鸟与魂灵
44:10 "我想不受遮挡地亲眼看世界":韩江的佛性底色与心灵转变
54:18 如何用诗来创作小说?韩江如何创作《白》?
59:00 我们的"韩江时刻"①:要做不被压抑,肆意生长的树
01:01:22 我们的"韩江时刻"②:她用诗歌对绝望的我说,"没事了"
【节目中提到的】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Viann 阁楼客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荔枝
【后期剪辑】崔崔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公众号:跳岛FM Talking Literature
跳到更多:即刻|微博|豆瓣|小红书
本期岛上主播:宝婷
假后返工第一周,你的精神状态还好吗?打开社交媒体,页面总会出现一篇篇供人自我分析的症状表:“有这些习惯的人可能是ADHD” “发现身边的NPD人格”“原生家庭不幸可能引发焦虑症”.......从星盘到八字,从心理咨询到精神分析,我们总试图在为纷繁芜杂的情绪寻找一个落地的诊断:“原来不是我不够坚强,只是我生病了。”为何我们想要通过诊断来确证自我?健康与疾病的边界,又由谁来界定?
本期跳岛FM,主播宝婷请来了两位有着丰富的临床经历的精神分析师,洛杉矶当代精神分析学院的候选精神分析师乔晓萌,与波士顿精神分析学会及学院成人精神分析项目候选人李沁云,一起聊了聊精神分析史上的著名病人——少女“朵拉”。弗洛伊德曾对她的“歇斯底里症”进行了为期十一周的治疗,并将病案出版为《歇斯底里案例分析片段》。一百多年之后,少女“朵拉”的曾孙女卡塔琳娜·阿德勒在小说《伊达》中将本名“伊达·鲍威尔“还给了她。
朵拉与伊达、临床病案与文学作品,形成了玄妙的罗生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过度解读吗?所谓“歇斯底里症”的诊断是厌女的吗?时隔百年,曾孙女的文学作品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还原伊达的生命体验?精神分析的终点,是抵达创伤,还是穿越创伤?
【本期嘉宾】
李沁云:读者,作者,译者。美国麻省独立执业心理咨询师。译有《心之道》,随笔集《心的表达》即将出版。
乔晓萌,洛杉矶当代精神分析学院精神分析师候选人,波士顿精神分析研究生院博士生,公众号:何苦开心
【本期主播】
宝婷,《不可理论》播客主理人,自由作者。(豆瓣和微博ID:tifanie)
【时间轴】
02:09 弗洛伊德那位著名的病人“朵拉”,本名叫做伊达·鲍威尔
04:17 解梦法与女性性欲 :“朵拉”是时代先锋,还是失败案例?
15:19 《朵拉》与《伊达》:精神分析与文学写作都是建构一个人的历史
19:48 疾病作为一种隐喻:“歇斯底里症”是厌女的吗?
25:40 “大家都有病”:健康与疾病的界限由谁规定?
29:24 想要诊断,是想要获得为自己感到悲伤的权力
45:32 星盘、八字、精神分析与心理咨询:如何把握解读的尺度?
48:26 忍受未知:非解释性干预与移情处理的微妙平衡
53:34 精神分析不是一种强迫,而是希望促成延迟满足的能力
55:26 精神分析如何处理谈话的局限?记忆是不可靠的,表达是主观的
59:04 精神分析的最终目的是爱,是穿越创伤
【本期节目提到的】
书籍
《伊达》[德] 卡塔琳娜·阿德勒
《朵拉:一例歇斯底里症的精神分析片段》《梦的解析》《性学三论》 [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语言恶女:女性如何夺回语言》[美] 阿曼达·蒙特尔
《像我们一样疯狂:美式心理疾病的全球化》[美] 亿森·沃特斯
《简单的激情》[法]安妮·埃尔诺
《致敬弗洛伊德》 [美]希尔达·杜利特尔
《昨日的世界》 [奥] 斯特凡·茨威格
《精神病院里的历史学家》[英] 芭芭拉·泰勒
《拯救弗洛伊德》[美]安德鲁·纳戈尔斯基
影视
《黎明的一切》[日]三宅唱
《Shrink~精神专科弱井医生~》[日]中江和仁
人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哲学家、性学家,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梅兰妮·克莱因(1882-1960):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她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创解,开拓了理解最早期的心理历程的途径,被誉为继弗洛伊德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最具贡献的领导人物之一。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1892-1949),美国著名精神医学家、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三宅唱(1984-):日本导演、编剧、制片人。
温尼科特(1896-1971):英国儿科医生和精神分析学家,在客体关系理论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特别有影响力。
安妮·埃尔诺(1940-):法国作家和文学老师。她的文学作品大部分是自传体,与社会学保持紧密关系。2022年,获颁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她“勇敢、冷静而敏锐地揭露了个体记忆的起源、隔阂与集体压抑”。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李小马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荔枝
【后期剪辑】茄汁鱼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本期岛上主播:于是
“也许她们永远都不可能是朋友,但这并没有那么重要。她已经拯救了她。”
借着张悦然新作《天鹅旅馆》出版的机会,本期跳岛,主播于是和好朋友张悦然,周嘉宁再次相聚,好好聊了聊彼此的近况和创作生活。故事中,三个背景截然不同的女人被命运推到一处,共同撑起一个小小的乌托邦。而故事外,人到中年的三位女作家也对女性之间的情谊和聚散有了新的理解。
张悦然说:“从前我写女性之间的膈膜,现在我看到女性如何跨过这些膈膜。”
周嘉宁说:“这两年,我基本上都是在从那些比我更年轻的女孩身上得到启发,看到她们在具体的生活中实践女性主义,自己不知不觉也会开始思考。”
于是说:“到了三四十岁,我反而更享受和女性朋友之间的友谊了。”
女人们的友情,和男人的友情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或许,正如节目里所说的,别再纠结精神或物质孰高孰低,毕竟很大一部分精神生活本就蕴含在日常的物质生活之中。各自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女孩们,只管去分头生活吧,回头再互相剖白。
【本期嘉宾】
张悦然,作家,《鲤》书系主编。著有小说《天鹅旅馆》、《茧》、《大乔小乔》等,文学评论集《顿悟的时刻》。作品被翻译成英、法、西、意、荷、俄等十多种文字,入围“奥康纳短篇小说奖”、“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等多项国际文学奖。
周嘉宁,作家,英语文学翻译,出版有《浪的景观》《密林中》《荒芜城》等作品。
【本期主播】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斯蒂芬·金、丹·布朗、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时间轴】
02:02 小说分成两种:有动物的,没有动物的
04:52 从莫言《鳄鱼》说起:为什么反腐小说会不约而同地写到动物?
09:24 “从前我写女性之间的膈膜,现在我看到女性如何跨过这些膈膜”
12:51 “到了三四十岁,我反而更享受和女性朋友之间的友谊了”
16:42 费兰特:女作家笔下的不同女性可以是自传和他传的结合
17:39 “女人总是活在一种幻觉里,觉得自己站在舞台中央”
20:14 不再独身肉搏:“更年轻的女孩感召了我们”
28:12 女书与《别名格蕾丝》里的针脚:女性情谊似乎总是扎根于日常的物事
31:40 “理论和文本在滚动进行”:20年后重写数字时代的情感故事
37:11 《金色笔记》《战时笔记》……揭秘女作家的笔记本
41:24 外部的生活节奏和小说的内在节奏是统一的还是割裂的?
46:27 张悦然初次“触电”:由《大乔小乔》改编的《乔妍的心事》即将上映!
48:04 写小说好难,但参与电影之后又觉得写作还是挺好的……
49:09 挖掘到的好书分享:《冷到下雪》与《公主变成猫》
【节目中提到的】
人物
弗兰纳里·奥康纳:美国著名女作家,以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著称,代表作有《智血》《暴力夺取》等。她的作品以宗教、暴力、神秘主义为特色,常常深入探索人性、信仰、罪与救赎等主题。在她的短篇小说《格林利夫》中,通过牛与人物的互动,体现了对宗教信仰与人性复杂性的思考。
托卡尔丘克:波兰作家,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以上帝的视角叙述,探讨了对历史与人类命运的理解,常被认为是一部对上帝的批评与人类历史的反思之作。另一部作品《糜骨之壤》对父权制和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探讨,强调了对动物的同情与关爱。
荣格: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出身于宗教信仰深厚的家庭,但他本人逐渐脱离了宗教,发展出了独特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在《荣格自传》中探讨了自己的一生和精神世界,与弗洛伊德不同,荣格更强调无意识的力量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作品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参考。
海史密斯:美国悬疑小说家,因《天才雷普利》系列等作品而闻名,常以心理惊悚题材探索人性与犯罪心理。
伊莱娜·费兰特: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以“那不勒斯四部曲”闻名,作品中深刻刻画了女性友谊、身份认同与社会阶层的复杂性,呈现出女性成长历程中的挣扎与力量。
伍尔夫: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代表作包括《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一间自己的屋子》等。她擅长以意识流的手法描写人物内心,作品深刻探讨了女性身份、时间与社会问题,开创了女性文学的新方向。
莱辛:英国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金色笔记》《暴力的孩子》。她的作品深入探讨了女性自我意识、社会问题与政治历史,影响了许多女性作家的创作。
阿特伍德:加拿大作家,代表作包括《使女的故事》《猫眼》。作品关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生态问题、科技对人类的影响,作品常被解读为女性主义经典。
珍妮特·温特森:英国作家,作品如《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深受好评,关注性别、爱情与身份认同等问题,常通过自传式写作呈现女性成长与独立的过程。
村上春树:日本作家,代表作包括《挪威的森林》《1Q84》。作品中常呈现孤独、时间与现实交错的主题,深入探讨现代人精神与内心的迷茫。
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对潜意识、梦境和人类心理行为的研究深刻影响了文学与心理学领域,提出了诸多影响深远的心理学概念。
黑塞:德国作家,代表作《悉达多》《荒原狼》等,作品常探讨自我探索、宗教哲学与精神成长,表达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深刻理解。
拉康: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提出“镜像阶段”等重要理论,对文学、哲学和心理学有深远影响,常用以解读文学作品中的心理结构。
欧健梅:澳大利亚华裔小说家。2022年出版的《冷到下雪》获得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三家文学出版社联合设立的首届小说奖(Novel Prize),2023年荣获维多利亚州文学奖和澳大利亚总理文学奖。欧健梅居住在墨尔本,曾经从事杂志编辑和书店工作。
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瑞士分析心理学家,荣格的追随者,以对梦境、神话研究著称,常探讨潜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之间的关系。
书籍
《茧》《誓鸟》《水仙已乘鲤鱼去》《樱桃之远》《十爱》《葵花走失在1890》《我循着火光而来》张悦然
《鳄鱼》莫言
《那不勒斯四部曲》《页边和听写》[意] 埃莱娜·费兰特
《别名格蕾丝》 [加]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十二字节》《时间之间》[英]珍妮特·温特森
《金色笔记》[英]多丽丝·莱辛
《战时笔记和其他》[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冷到下雪》[澳] 欧健梅
《公主变成猫》《阴影与恶》[瑞士]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
影视
《乔妍的心事》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李小马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荔枝
【后期剪辑】崔崔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中秋假期刚过,打工人们继续打怪升级,本周我们邀请大家重温这期关于《西游记》的节目,聊聊牛马生活里保留的小小英雄梦。
🔈号外:
今年我们用心筹备的重头戏——
跳岛创作营·第一季正式启航啦!我们正在寻找中文世界最优秀的创作预备备备者们,一起加入这场独特的创作体验!这次创作营,你将看到肖一之、钟娜、柏琳、张秋子、赵松等熟悉的老朋友,我们将从系统的文学理论到基础的写作训练,带你逐步探索创作的奇妙所在。
在课程中,除了系统的阅读推荐与创作线上课外,岛上还设置了创作社群、创作自习室、飞行直播、编辑圆桌。我们期待通过集结新生代创作者开始,打造一个有机的文化生态。无论来自哪里、来自哪个行业,我们都诚邀你前来,迈出创作的第一步吧!
🛳️加入冒险:入营通道
🐦早鸟优惠:7.6折(9月30日截止!)
⭐水手有礼:前200名水手加赠 跳岛xPopsockets 联名手机支架 一个!
在这一期节目中,主播于是请来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作家张怡微,以及诗人兼小说家、任教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宗教与文化系的倪湛舸,一起聊聊庞大有趣的“西游全宇宙”。其实,《西游记》改编并非滥觞于最近几十年,而是自故事诞生之初就开始经历“七十二变”。追溯西游故事群落的演变轨迹,我们会发现固化的人物脸谱背后有着远为丰富的阐释可能。
在嘉宾倪湛舸看来,《大话西游》与《悟空传》和熟练混用“无限流”“洪荒流”的无数西游网络同人,其实构成了新时代西游改编的两条并行线。至尊宝与消费社会的浪漫爱话语一同降临,以个体之爱反叛集体威权;与此同时,源自神仙方术的内丹修炼传统也在数字时代的残简里复活。
同人创作中的主角历尽劫难最终逆袭,映照着现实世界中每一个已经习惯关卡制生活的打工人。我们在孙悟空的身上看到的,是归来的劳动阶级英雄。当没有金箍棒也不会七十二变的孩子长成了头戴紧箍咒的大人,无法逃离自我剥削的我们,还能等来那个身覆金光的反抗者吗?
Your feedback is valuable to us. Should you encounter any bugs, glitches, lack of functionality or other problems, please email us on [email protected] or join Moon.FM Telegram Group where you can talk directly to the dev team who are happy to answer any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