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的宇宙》(原宇宙大爆炸)

科学史评话

《柔软的宇宙》(原宇宙大爆炸)

  • 6 minutes 2 seconds
    本专辑纸质图书已出版,书名为《柔软的宇宙》

    很高兴的告诉大家,我的新书《柔软的宇宙》已经全面上架,可以在各大网上书店和地面店买到了,比如当当、京东、亚马逊、天猫等等。这本书是根据《宇宙大爆炸》系列音频为蓝本,扩充了不少内容写成的。主要讲述的是相对论的历史,以及相对论下的几个蛋,比如黑洞、虫洞、宇宙大爆炸之类的,主要是从科学史方面说的。这是我第一次出书,心里多少有些忐忑,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买账,也不知道能卖出去多少。我知道科普类书籍是远远比不上心灵鸡汤之类的书籍流行,也比不上小鲜肉的书热门。我不知道在这个鸡汤横行的时代,在这个小鲜肉大IP热卖的时代,我们这种认真传播科学精神的人到底有没有市场。但我仍然愿意坚持我的理想,我一直认为,我国现在的理工科教育还停留在解题技巧上, 当门手艺活在教, 但洞悉事物表象后面的规律才是科学意义所在。我认为,在我们国家,缺少的不是技巧和技术,而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我愿意为传播科学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丝力量。

    而我也很欣喜的看到,在这个平台上,我的节目有人听,有你们,热爱科学,愿意为科学付费,愿意获取最新的科学知识,愿意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物。我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具有科学精神的群体会持续扩大,我对此是很有信心的。至少,从你们,从听我节目的你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这一点。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我才敢于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把科普作为我下一阶段的职业。我从来没想到我会靠爬格子吃饭,也没想到向公众传播与表述科技知识会成为我的职业。人到中年,我不得不面临一个转型。过去我曾经是个会写程序的美工,我在熟悉的工作领域内还是混得如鱼得水的。但是我现在显然已经脱离了我自己过去的舒适区了,人的成长都是要挑战自己的非舒适区的,我现在也面临这样的挑战,而且是在一个非舒适的年龄段,不可避免我会有职业上的压力和经济上的压力。科普是我认为应该做,也值得去做的事业。一项事业是没办法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去完成的。需要的是团队协作,当然也少不了经济收入的支撑。

    靠提供内容服务来养活自己,是我下一阶段订立的第一个小目标。我当然希望这条路不要那么崎岖,那么坎坷。作为草根科普传播者,我们只是一个在门口大声赞叹喝彩的人,希望引来更多人看到大门里的风光无限。国外的科学界是非常重视科普的,但是我国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我愿意为科学的传播添砖加瓦,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网络上很多科学类的主播也在都默默的这么做。我也不是一个人在努力。

    我也希望那些与我一样走上了职业化科普道路的人能走得顺畅,愿我们都能靠自己的理想和努力,清清白白的挣钱,靠知识和传播科学能够获得体面的生活,当然,这些离不开你们的支持。

    我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我的新书,你会发现我的书和我的节目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书里面干货更多,硬货更多,读起来绝对让你三观尽毁脑洞大开,书里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科学史评话,更会发现一个颠覆你常识的宇宙空间。

    最后,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的音频节目。有广大听友和粉丝的支持,真是一件开心的事儿。有了你们的大力支持,我才可能去创作更优质的内容,才能提供更加优质的知识服务。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为了给我的听众们一个更好的纪念,我跟出版社争取了两个珍藏版,一个是亲笔签名,一个是附赠两枚我自己设计的藏书票,藏书票是带有编号的科学声音丛书系列。签名版是当当网独家专售,藏书票版是京东网独家专售。因为提前预售了一个星期,抢得比较快,据出版社说签名版和藏书票版都已经数量不多了,想要的得赶紧下手,慢了就没了!

    最后我还是要再次感谢大家!有你们真好!谢谢啦!

    23 May 2017, 1:21 am
  • 2 minutes 24 seconds
    小通知

    最近有听众向我询问《科学史评话最新专辑——物种起源》是不是还没开播啊?他们等来等去也没见到更新。这事儿赖我,我开了新的专辑,喜马拉雅不会给出提示。

    大家在过去订阅的专辑里面点击主播的名字是能看到我所有的专辑的,然后就可以看到我最新的专辑《物种起源》。头像是个达尔文的侧脸。欢迎大家订阅这个专辑,我以后的内容都会在这个专辑里面更新。不会在让大家找不着,给大家添麻烦。

    感谢大家长时间以来的陪伴,我也很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最近有人给我留言,说最新专辑不能打赏。我检查了一下,发现是在手机里面设置的时候报错了,我没设置成功,我也没能注意到。哎呀!非常不好意思。这是我的失误。

    最近喜马拉雅的客户端上了新版本,好多东西移动了位置。打赏功能放到底部播放条的最右边的菜单里。点开弹出来才能看到打赏。实在是不太好找。我跟他们的小编抱怨了。

    总之,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每个礼拜继续保持更新,咱们不见不散。

    16 October 2016, 12:56 pm
  • 32 minutes 1 second
    【引力波】宇宙大爆炸,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最近几天,科学界刚刚有了个大发现。这几天好多群都被引力波给刷屏了。大家都在讨论引力波啊,我也不能免俗,就给大家详细讲一讲怎么回事儿。也算凑个热闹吧。这算是前一系列《宇宙大爆炸》的番外篇。临时插进来的,原来要讲的《量子力学外传》往后顺延一期。我们下回讲。

    我以前在《宇宙大爆炸》系列里面讲过引力波。那时候还没碰上这么大的新闻事件。因此我算是半集带过。其实前些年引力波的名气已经开始上涨了。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讲引力波。那我提一下也是应该的。这些天出了比较轰动的新闻。那好吧。我就把来龙去脉讲的再透彻一点儿,算是个番外篇。


    13 February 2016, 6:35 pm
  • 25 minutes 50 seconds
    25.时间去哪儿了

    对于普通人来讲,问时间是什么,时间有没有开端和结束。那都太过玄虚了。普通人最关心的还是时间去哪儿了。一不留神,我们的青丝都会变成华发。就在今年817日。贝更斯坦教授去世了。他当年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的时候,提出了黑洞熵的问题。启发霍金计算出了霍金辐射。一晃过去那么多年了。享年68岁,现在看来并不高寿。让人非常的惋惜。今年也是广义相对论诞生的100周年纪念。对于那些对科学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我也只能尽这点儿微薄之力,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以这种方式来纪念那些为推动科学发展而做出贡献的的科学家们。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我们还留了个话题,那就是惯性的起因问题。这还是留到下一部书,开讲量子力学的时候在去探讨。我要休息一个礼拜,这部书已经榨干了我的知识储备,需要充电上发条了。

    12月,我们再见吧,开讲量子力学的传奇故事。欢迎收听!
    21 November 2015, 7:08 pm
  • 22 minutes 6 seconds
    24.时空涟漪

    霍金写了本新书叫做《大设计》。里面提到了一个鱼缸的说法。假如金鱼在鱼缸里面,他看到的所有的外部世界都是扭曲变形的。那么他看到的世界就是不真实的。那么金鱼总结出来的规律靠谱儿吗?我们现在的物理学家们就好比是鱼缸的金鱼。我怎么知道外部世界是不是被扭曲了。我上哪儿知道去啊。

    这就涉及到比较深奥的哲学理论了。比如“唯实论”。我们不谈哲学。因为哲学家们还在吵架呢。我也搞不清楚他们谁能吵赢。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现在这个宇宙空间是不是被扭曲了呢?说白了,是不是弯的。我们只能以光为基准啊。我们认为,光走的就是直线。假设空间是弯的,光也就是弯的。但是我们根本就看不出来啊。我们不知道光线拐弯儿了。因此出现海市蜃楼的情景,我们看着还挺真实的。

    办法还是有的。我们讲过欧几里得的平直时空。我们的中学几何学,那就是平直时空的几何学。有个重要的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假如空间是弯曲的,内角和还是180度吗?在球面上画一个三角形,内角和就根本不是180度。在双曲面上画一个三角形,也不是180度啊。测量空间弯曲,貌似只要画个三角形,测量内角和就OK了。

    当然啦,这个办法比较麻烦。有没有更简单一点儿的呢?有的。假如空间弯曲了。那么圆周率还等于π吗?比如在地球上的赤道。圆周长大概是直径的 2倍啊。根本不是 3.14159。直径就是经线的一半嘛!假如你测量了圆的直径和周长的比值不是π,恭喜你,你生活在一个弯曲的空间里面。要不就是你画歪了……
    14 November 2015, 8:38 pm
  • 23 minutes 19 seconds
    23.莱曼森林

    哈勃看到的遥远的天体,都伴随着巨大的红移。开始哈勃认为这些红移应该是多普勒效应造成的。到现在为止,很多科普类书籍上还是这么描述。不少科普宇宙大爆炸的纪录片还会用声音的多普勒效应来给你做个演示。比如我看到的国外著名的科普频道的纪录片在描述红移的时候。常常会用飞驰而过的汽车来当作例子。汽车开着直奔你而来,同时按着喇叭。然后从你身边擦身而过。你会明显听到,汽车喇叭的音调有个突变。越过你的那一刻,声音开始变调,一下子变低了。然后科学家也会告诉你说,光波跟这个类似。星球向着你飞来的时候,光波频率升高。远离你的时候,频率就降低了。我们的确是看到不少天体有这种现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也可以靠这个办法发现微小的前后晃动。但是,大尺度上的宇宙学红移。并非多普勒效应。我看过去全套的哈勃红移计算过程。光波的拉长因子,就是宇宙的尺度因子。宇宙不变化,那么光波的波长在飞的过程中也不变。宇宙在膨胀,那么波长就会拉长。这跟方向无关。随便往哪个方向的光线都一样。因为宇宙的尺度因子跟时间有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宇宙的尺度越来越大。宇宙学红移也是这样的。光子离开那个星球的时候,波长其实没变化。一边儿飞一边被拉长。因为宇宙在渐渐的膨胀。飞到我们眼睛里,被我们看见了。多普勒效应跟这个就不一样。假设发生的是多普勒效应,也就是那个天体真的在跑。那么自打光子离开那个星球,波长就已经一步到位,降下来了。而不是在跑的过程中逐步降低的。

    从这一点,我们也能够体会到。宇宙的膨胀过程并不是那些天体真的在跑。而是彼此之间的空间尺度在增长。换句话来说那就是空间在咕嘟咕嘟的从彼此之间涌出来……
    7 November 2015, 7:48 pm
  • 23 minutes 37 seconds
    22.亮瞎眼
    荷兰裔美国天文学家马丁施密特又发现了一颗奇怪的天体,这个天体和那个 3c48的情况是一样的。这一颗编号 3c273。这两个天体都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体积小,亮度大。有奇怪的光谱。这个马丁施密特闷头想了一个礼拜。突然一拍大腿想明白了。这些奇怪的谱线,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它们就是最常见的氢气发出的光谱。那么天文学家怎么会看不懂氢气的光谱的呢?那不是最常见的谱线吗?你别急啊。之所以大家没认出来,那是因为这些谱线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巨大红移。完全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一旦确认这是氢光谱发生了巨大红移。那么跟着问题就来了,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红移呢?大家普遍认为,这是巨大的哈勃红移。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些天体都非常遥远。计算一下毛估估都在一百亿年开外。要是这么远的话,按理我们应该看不到才对啊。怎么偏偏就给我们看到了呢?那只能说明,这些天体有着超大的亮度。他们太亮了。亮得不可思议。他们以恒星的体积,发射出了远超星系级别的亮度。这中间可差着上千上万亿倍啊。这玩意儿也亮的太吓人了……
    31 October 2015, 7:01 pm
  • 21 minutes 50 seconds
    21.小宇宙爆发

    宇宙里面不少数的星星都是成双成对的。太阳倒是个单行系统。没发现有伴星存在。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双星系统里面,一颗星偷吃另一颗星的气体的事儿太常见了。按照引力定律,只要相互靠的够近。必然会出现这种偷东西的情况。按照宋丹丹的说法叫“秏社会主义羊毛”。假如那个小偷是个白矮星,这事儿就要出麻烦了。白矮星都是恒星生命的最后阶段。都会是像太阳这么大的主序星烧光了以后,剩下的高密度内核。白矮星密度很大。大概咖啡方糖这么大的物质就有1吨重。白矮星的体积跟行星差不多。比如天狼星的伴星。体积跟地球啥不多大。但是表面引力是地球表面的18万倍。表面温度1万度上下。

    白矮星因为体积小,密度高。表面引力强。因此它偷吃隔壁邻居的气体就特别方便。但是别忘了,当年钱德拉塞卡计算出了一个钱德拉塞卡极限。大约是1.4个太阳质量。白矮星普遍都不够这个质量。再大的话,电子简并力就顶不住了,会突然坍塌。造成剧烈爆炸。这也就是所谓超新星爆发。说白了就是死给你看。临死前小宇宙爆发一把。白矮星要是不断的偷吃隔壁邻居的气体,那么就会越吃越大。慢慢的质量就开始逼近1.4个太阳质量了。也就是钱德拉塞卡极限。当达到钱德拉塞卡极限的时候,那就突然扛不住了。砰的一声就炸掉了。因为是逐渐逼近钱德拉塞卡极限的,所以爆炸威力基本恒定。大约到了1.4个太阳质量就炸。而且因为是刚刚临界就爆炸了,不大可能残留下中子星,是彻底炸干净,一点儿不剩。这样的话,爆炸亮度就每次都一样,齐刷刷的一致。每次爆炸,亮度也是一样的。他旁边的伴星也被炸的尸骨无存。超新星爆炸的亮度顶得上一个星系的总亮度。离得老远就能看见。天文学上,管这种小偷玩儿自爆,叫做1a型超新星。Nasa确定哈勃常数,靠的就是1a型超新星。

    有了这把可靠的量天尺。大家就科学家们就开始了一项计划。那就是搜寻大红移超新星。看看在遥远的宇宙深处,视野尽头附近有没有超新星爆炸。最好是1a型超新星。那样的话,就可以方便的测量出距离。要知道,因为光穿越宇宙也是要花时间的。越是遥远的天体,那就越是古老。我们现在看到的景象,就是这些天体小时候的样子。那么我们就可以分析出宇宙早期,天体演化情况。那么多统计统计一下,不就可以把那时候的宇宙的情况了解个大概吗。

    可是不看不要紧,找了一圈下来,找到了几十个1a型超新星。他们红移量也都很大,说明它们退行的速度很快很快。根据哈勃定律,越远的退行越快。越近的退行越慢。那么大概也可以毛估估他们的距离。结果这帮科学家计算了一堆的数据。最终结果摆在大家面前,大家全傻了。大家都嗔目结舌,乜呆呆发愣。怎么会这样呢?

    24 October 2015, 7:25 pm
  • 23 minutes 12 seconds
    20.守株待兔

    下面该中国人登场了。真的是中国人。我国在四川的锦屏山电站隧道里面,建立了一个最干净的暗物质探测实验室。为啥说干净呢,因为它上面有一座2400米的高山。这么厚的山体,屏蔽了宇宙射线的干扰。当年也是世界上岩石覆盖最深的地下实验室。与其相比,位于意大利中部格兰萨索山区的欧洲地下试验室就像个家里地窖,太浅了。在群山下,粒子物理学家最头痛的宇宙线的强度仅为格兰萨索山区的1/200,为实验提供了干净的环境。

    地下实验室是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学等领域的暗物质探测研究、中微子实验等重大基础性前沿课题的重要研究场所。不但需要尖端技术,还需大量资金投入。说白了,大型的科学实验都不少花钱啊。没有强大的国力,根本就玩儿不起啊……
    17 October 2015, 6:57 pm
  • 21 minutes 59 seconds
    19.黑暗双侠

    20世纪,天文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同位于加州的威尔逊山有关。在1917~1947年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就在威尔逊山上,口径有100英寸,著名的爱德温•哈勃通过它观测到星系正离我们远去,提供出一幅宇宙膨胀的图像,暗示存在着一个“大爆炸”的时刻。威尔逊山距离加州理工大学不远,从学校操场就可以遥望这座山清晰的轮廓。

    1929年的美国爆发了经济大萧条,一时间金融界哀鸿遍野,跳楼的前大亨不计其数,大萧条整整持续了 10年之久。 1933年的加州理工的校园倒显得像个安静的世外桃源。角落里那个对星星着迷的 35岁男人显然跟这些毫无关系,他叫兹威基,是加州理工的一位年轻的学者。当时他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后发座星系团( ComaCluster)上。这个星系团就在我们熟悉的狮子座附近,由 1000个大星系、 30000多个小星系组成。据说,得名自一个与埃及法老托勒密三世王后的头发有关的传说。对神话故事,兹威基当然不关心,他的忧虑在一堆写着密密麻麻数字、符号的算草纸上……
    10 October 2015, 6:22 pm
  • 25 minutes 22 seconds
    18.负能量
    3 October 2015, 9:35 pm
  • More Episodes? Get the App
© MoonFM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